妙应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因里面有藏式喇嘛白塔一座,俗称“白塔寺”。
妙应寺白塔,比北海白塔还高15米,是北京城内最高最大的白塔,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建筑,全国 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两年(2019年)闭馆进行建筑修缮, 疫情过后才开门不久。
(资料图)
第一时间,看看去。
要看清楚白塔的全貌,感觉最好的角度是周遭的民居屋顶,走进寺院就不太容易看全。因为,它太高了。
山门临街,面阔三间,中间券门上石刻横匾书“敕赐妙应禅林”。
山门殿后的院落较为宽敞,两侧是钟鼓二楼,其后为天王殿。
天王殿,面阔三间,里面是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像。佛像们刚换上新衣,有点喜气洋洋的感觉。
背后是韦陀。
天王殿后的院落,正中是一鼎三层铁香炉,一对经幡旗杆。
大觉宝殿,里面作为展览使用。
殿前的月台上,盘着松树一对,树下卧着石狮子。
石狮子!这一对石狮子,非一般寺庙的威武凶猛状,塌腰颔首,但也充满气韵。
它们来自元朝,但非寺院原配。流落民间多年,被征集过来,现在终于有了国家正式编制。
其后的大殿是七佛宝殿。
殿前原有乾隆十八年(1753)大修白塔的碑刻,碑已毁,只剩碑座。
殿内中央供奉三世佛,两侧供奉十八诸天像。
殿内天花板装饰以梵文六字真言,中心部分排列三个盘龙藻井。
藻井,高浮雕游龙,华丽庄严。
殿内原有七尊铜鎏金佛像,后被毁坏,现供的三尊三世佛是从护国寺移来。是不是从那里移过来的,笔者没有考证。
屏风墙后是一尊明代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铜像。
再后面,用红墙围成一个单独的院落,就是塔院,里面装有白塔,露出雄健的半身,门额上题有“敕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
先看看院墙外的他,一个帅气的外国人,元朝建筑师、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人——阿尼哥。
阿尼哥,
出身王族,相传为释迦牟尼家族的后裔。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请八思巴在吐蕃造黄金塔,17岁的阿尼哥率八十余人入藏造塔,八思巴奇才,令监领这一工程,两年后塔建成。八思巴劝他削发出家,收为弟子,携至大都,入觐世祖。世祖命修葺针灸铜人像,像成,关鬲脉络齐备,工匠皆叹服,由此受到重用,办理重要工程事项。至元十年(1273年),设诸色人匠总管府,命他任总管,统管十八个四品以下司局。十三年,世祖遣使往尼波罗迎其妻。十五年,诏还俗,令领将作院事,厚加赏赐。
阿尼哥,入仕元朝四十余年,统领元朝的能工巧匠,留下了杰出建筑,受到后世的追捧和称誉,赢得了“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敏惠公”“上柱国”等尊贵谥号。他也被尼泊尔人民尊称为“民族英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尼泊尔馆被命名为阿尼哥中心。
阿尼哥,先后领建大寺庙九座、塔三座、祠二座、道宫一座;大都、上都各大寺、祠、观塑像多出其手。
三座塔分别是西藏萨迦寺的黄金塔、五台山塔院寺的大白塔和北京妙应寺白塔。三塔中以妙应寺白塔最有名。
阿尼哥与这座塔一起,作为元大都的记忆,700多年以来,流传至今。
让我们记住他!
告别阿尼哥,进入塔院,迎门有殿,名为“三世佛殿”,又名“具六神通殿”,里面供奉三世佛。
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具六神通\"大匾。
殿后檐外是坐南朝北的佛灯龛,对者便是白塔。
噢,白塔!这座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雄浑稳健,造型优美,层叠变化,气势不俗。
白塔,高50.9米,砖石结构,白色塔身,塔基以大城砖垒起,呈 T 字形,突出地面2米,占地面积1422平方米。
白塔下部是高9米层的亚字形须弥座,塔座顶层凸起24片硕大的莲花瓣,拱以直径18米的巨大的覆钵形塔身。
覆钵之上有亚字形小须弥座,再往上为节节拔起的相轮,计十三层,称之为十三天。十三层为最高层数,喇嘛塔最高等级,体现此为供奉佛舍利而建的佛塔。
相轮的顶部覆盖着一个大华盖,直径为9.7米,华盖周沿则悬挂着36串铜质透雕华鬟,每串华鬟的下面吊挂着一个小铜铃,微风过处,悦耳动听。华盖之上又竖起一个高约5米、重达40吨的铜质鎏金塔刹,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铜铃、金顶动静相衬,白塔显得生机勃勃。
以白塔为中心,院内四隅各有角亭一座。
转塔去!
转绕佛塔,功德无边。
塔基外墙上镶嵌有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修塔题记。
这个叫罗德俊的先生,参与了白塔的修缮,他登上白塔,望着日军占领的北京城,“风云弥漫,全国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战事仍在激烈之中,战事何时终了,尚不可预料,国家兴亡难以断定,登古塔追古忆今,而生感焉,略述数语以告后人,作为永久纪念。”罗德俊把这篇手稿藏在白塔顶部。
白塔在唐山大地震中,受了些影响,1978年7月开始,文物部门对白塔进行全面修缮,修缮人员在塔顶天盘内的一个夹缝中发现罗德俊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初三日写下的手书。
当然,1978年整修白塔时,人们发现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存留在高塔顶部的一批重要文物,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
特别是在维修白塔时,在塔的华盖之下,发现一对高高挂起的瓦刀和抹子。此为古代的修塔工匠出于对个人所使用的工具的热爱,将其留在宏伟工程的高险之处以为纪念。为了尊重传统习惯以对建筑前辈的崇敬,维修工程结束后,人们仍将其挂在原处,与白塔这座建筑丰碑同在。
噢,神奇!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城最繁盛、熙熙攘攘的中心,远处的高楼和古塔相映相称。
白塔无言,目睹了京城的所有辉煌,经历京城的曾经灾难,默默地迎接着日出的璀璨,默默地送走着落日的瑰丽。
辽朝时,妙应寺所处地区位于辽南京城的北郊,辽朝寿昌二年(1096年)这里便建造过一座佛塔,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后来毁于战火。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上重新建造一座象征“坐镇都邑,统御八方”的大佛塔。在年仅27岁的阿尼哥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终于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
白塔落成,忽必烈非常满意,诏命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以箭落处划出界址修建一座寺院,寺址面积累计达16万平方米。
寺院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落成,这座寺院由于祝祷皇帝生辰而取名为“大圣寿万安寺”。从此开始,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元廷规定,每年的各重大节日所举行的盛大朝仪,“前期三日,在大圣寿万安寺习仪”。
大圣寿万安寺,它不仅是声名海内外的皇家巨刹,也是一处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这座用以“坐镇都邑”的硕大白塔,具有特殊的意义,它集皇权与神权的象征于一体,体现了元世祖忽必烈“以佛治心”的政策。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后,皇室为其于白塔西侧修建了神御殿(又称影堂),忽必烈的遗像就安放于此,每月有大臣来到神御殿祭奠。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一场特大雷火将大圣寿万安寺的所有殿堂烧毁,唯有白塔侥幸存留。
此后,大圣寿万安寺荒芜近90年。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了寺庙,建成后命名为“妙应寺”,但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范围也仅为元代所建佛寺的中部狭长地带。
明清及民国时期,寺院又进行过多次维修,康熙、乾隆都有御笔亲题的重修碑文。1900年,寺庙遭到八国联军洗劫。清代中后期,僧人们将配殿和空地出租,并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寺庙在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到破坏,直到1997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打开山门,亮出白塔”的口号,重修了山门和寺内建筑。1998年,妙应寺终于重新开放。
在妙应白塔寺的文创中,用了“元忽忽和TA顿顿”形象,见之,顿时让白塔生动了起来,使忽必烈可爱了起来。
噢,元大都的“金城玉塔”!
爱死了这个白塔!
标签: